【朱小蔓教授與她率領的團隊堅持問題導向,正視我國教師情感素質現(xiàn)狀與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改變現(xiàn)狀、解決問題而確立研究課題,意義重大。情感教育務必求真、尚美,更要注重平等交流】
“全球化時代的‘道德人’培養(yǎng)——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朱小蔓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這個項目旨在通過改善教師情感人文素養(yǎng),提升教學和學校生活中師生關系的質量,從而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以達到教育提升師生共同生命質量的教育目的。
這個項目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的學說分析當前我國教育面對的問題與任務,我們既要看到,同人民群眾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相比,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充分,城鄉(xiāng)、區(qū)域教育發(fā)展水平不平衡;更要看到,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相比,素質教育發(fā)展不充分與德智體美勞諸育之間嚴重不平衡。相比智育來講,德育是不充分的,德育、智育之間是不平衡的,而情感教育則更顯薄弱。加強情感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主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yǎng)一代新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加強情感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不僅不可或缺,而且至關重要。
這個項目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項目。朱小蔓教授與她率領的團隊堅持問題導向,正視我國教師情感素質現(xiàn)狀與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改變現(xiàn)狀、解決問題而確立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朱小蔓教授帶領團隊深入學校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建立種子學校,召開課例展示會和研討會,總結提煉一線學校豐富生動的實踐經驗,形成操作手冊,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切實可用。
鑒于以上兩點認識,我認為現(xiàn)在發(fā)布項目成果很有意義,很適時,值得重視,值得推薦。
加強情感教育,我認為當前應予關注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情感教育務必求真。矯揉造作、巧言令色、虛偽作假是情感教育之大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真人,要敢于、善于表達真情的人才能成為真人。
第二,情感教育要尚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陶冶高尚情操,摒棄猥瑣庸俗的情感。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情感教育,才能培育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第三,情感教育要注重平等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建立和加深是在交流溝通中達成的。教師是學生美好情懷塑造的引領者,但這種引領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而是在平等交流、互尊互信的溝通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3月06日第1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