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需要理解自己進而理解學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良性的、讓人愉快的經驗多一些,我相信一個教師會更多地生長出職業(yè)幸福感】
一直以來,關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往往強調教師在學科知識與技能意義上的“專業(yè)性”,忽視了情感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情感教育研究,在當時的教育學文獻中,很少看到對學生負面情緒影響的研究,也很少看到怎樣培養(yǎng)學生正面情緒情感的研究??梢姡芯拷鐚@個問題研究得不夠。我想做這件事,想從教育學的視角研究人的正面態(tài)度、正向情緒情感是怎么產生的,怎樣去保護它們,怎樣轉化負面情緒情感。
在大量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與學生的交往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緒情感?如何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情緒情感?教師如果沒有情感的素材,他們也不可能敏感地發(fā)現(xiàn)、應對學生的情感反應,如果教師自己的情緒經常是扭曲的、壓抑的、對學生的情緒情感既不敏感又不能處理,那么將無法完成培養(yǎng)人的任務。
2014年,我們有機會受到香港田家炳基金會的資助,通過項目實施與開展,立足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個學段的兒童與青少年的情感和身心發(fā)展特點,從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生活兩大教育情境開展行動研究。經過認真遴選、商議,我們確定了北京中學與南通田家炳中學為項目實施的種子校,我們希望扎根更加廣泛與精細的教育現(xiàn)場,關注、探索教師情感人文素質的內涵,提升路徑與方法。
理論工作者的研究如果不聯(lián)系學校實際,不解決學校、教師、家長的實際需求,是沒有價值的。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具體運用觀評課、生命敘事工作坊、問題集中研討等方式,讓大學教師、學者、博士后、研究生深入中小學幼兒園與教師交朋友,用大量真實的課堂案例、家校故事、學生成長故事,交流分析教師面臨的自我情感困惑與情感教育問題,同時組織編寫了《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教師操作手冊》(初中卷、小學卷、幼兒園卷),為教師豐富情感,提升人文素質提供可以操作的、具體的工作手冊。
我們慢慢知道,教師的情感表達是情感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它涵蓋教師對學生情緒情感的察覺、識別、應對、調適能力,也體現(xiàn)為識別、調控自身情緒情感的能力。它是教師內隱的知識積累、人文素養(yǎng)、價值傾向、人格品性的外化。這種能力是需要時間積累與沉淀的。
當然,我們希望教師情感表達的改觀不止于技術訓練,而是力求依托鮮活、生動的職場交往經歷,在體驗教師最本真的生命狀態(tài)中,研究者與教師溝通交流、尊重體諒,增進相互理解,提升各自的人文理解能力,探尋能直抵心靈深處、有助于心靈成長的藝術化的教師情感表達。
這個項目是我們已經積累的情感教育研究的接續(xù),也是對原有基礎研究在學校現(xiàn)場的應用,也出自于我們對學校中存在的師生關系疏遠、緊張、冷漠、惡化等問題的擔憂:沒有良好的師生交往狀態(tài),師生間不能相互信任、坦誠相待乃至彼此依戀,學習者就無法進入自然、愜意、身心投入的學習狀態(tài),也難以發(fā)生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與此同時,這也是個體學習壓抑、緊張、焦慮、提不起學習興趣的問題來源。
教師要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需要理解自己進而理解學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良性的、讓人愉快的經驗多一些,我相信一個教師會更多地生長出職業(yè)幸福感。
情感教育研究蹣跚30年,這幾年我們在教師教育方面推進了一些。當然,工作遠遠沒有完成,有些還待深入。今天的成果有待教師在使用中完善,補充鮮活的案例。但我越來越相信,人的情感一定要發(fā)展,一定要與認知協(xié)調發(fā)展,否則就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健全的意志,沒有健全的人格。我相信,有了這樣一種對教育理想的信仰、信任,情感教育研究的道路雖然艱苦、漫長,但一定會取得越來越多的成果。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原中央教科所所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3月06日第1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