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課程觀察·潘照團⑤

建設學生需要的課程

發(fā)布時間:2019-05-07 來源:中國教師報

如何建設學生需要的課程?討論這個話題,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學生需要”。

學生喜歡≠學生需要。需要,既有當下的心理滿足,又有獲取未來幸福的蓄能;既有內(nèi)在的個體關照,又有外在的時代賦能。學校課程建設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時代的高度,著眼于長遠——

首先,課程的直接經(jīng)歷者、受益者是學生,從學生需要出發(fā)構(gòu)建課程始終是課程建設的靈魂。

對小學生而言,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以形象思維認識世界,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長時間用一種方式學習容易疲累。從這些角度考慮,課程設計應該更靈動。其次,時代需求是課程建設的方向標。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我們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教育,并以課程的形式物化意識,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和立足于未來社會。學校教育帶給學生的可能不是他們當下最需要的,卻可能是成長所必需的。從這個角度思考,我們的課程應該更厚實。

走在靈動與厚實之間,這樣的課程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內(nèi)容上要兼顧基礎與拓展。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是基本,但僅滿足于此只是守牢了底線,滿足不了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學生需求。我們要在“開好”上做文章,引進資源很重要。我在浙江溫州私立第一實驗學校工作時,學校與馬術俱樂部相鄰,于是學校開設馬術課程;后來到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工作,可以盡享高校師資和場館資源,于是學校創(chuàng)生了“大境脈課程”,讓學習在更廣闊的空間發(fā)生。很顯然,學校位置不同,滿足學生需要的方式就不同。

“拓展”這條路徑讓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體驗,這是滿足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的需要。當然,“拓展”不是單列的、與“基礎”并行的兩條軌道,更多的是“融生”。學校拓展性課程應涉及三級課程的所有學科和學習領域,可以對語文學科“動刀”,拿出一節(jié)課作為“導讀課”,融入閱讀要素,也可以拿出一節(jié)數(shù)學課拓展“思維”,啟迪學生心智。

驅(qū)動上要兼顧規(guī)劃與自主。課程是有力量的,就像一個驅(qū)動器,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才能使其高效運轉(zhuǎn)。如課外活動,由班主任單獨組織可以解決體育教師編制不足問題,這是普通做法,但結(jié)果往往是課外活動被“吃掉”。如果我們重新規(guī)劃,一個學段統(tǒng)一由一位體育教師上大課,班主任跟班,有如小型“大課間”,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再比如學校在規(guī)劃、設計課程時都會設定教學目標和實施路徑,可這類“官宣版”課程太正統(tǒng),不來點調(diào)劑品,難免讓學生感覺乏味。這時學??梢詣?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自己玩:一種是讓“設施”成為課程。比如,設置棋藝區(qū)、星秀場、泥巴墻、無人售貨店等,學生置身其間自然會有教育發(fā)生;另一種是讓“信任”成為課程。教師可以拜學生為師,接受學生的指導,也可以讓學生接受各類挑戰(zhàn),如讓學生組織學校級別的賽事。自主給予學生選擇,這是滿足學生需要的基本手段。

形式上要兼顧常態(tài)與變易。在教室學習是一種常態(tài),將其搬到露天場地就是變易。比如溫州前段時間連續(xù)幾個月陰雨綿綿,天晴后,教師就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找春天”。如果教師把學生帶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社區(qū)場館、高校學堂,甚至來一場研學旅行,全面發(fā)展就有了更多抵達學生需要的門路。做到這一點,需要學校統(tǒng)整課時長度,既有常速的課堂——35分鐘,又有變速的課堂——15分鐘、50分鐘、70分鐘、半天、一天。不同時速的課堂契合了不同課程的頻率,貼近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也就滿足了學生需要。此外,還要改變單學科課堂的現(xiàn)狀,開設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跨學科課程并采用項目化實施,如此,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才會培養(yǎng)起來。

如何尋找靈動與厚實之間的平衡點?尊重學生最重要。當我們把學生置于課程最中央時,“學生需要”將不再是美好的說辭。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副校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08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