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語文教學10余年,曾經上過不少難忘的課。但其中有一節(jié)詩詞課,我曾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動情演唱,至今難以忘懷。
那節(jié)詩詞課,上的是“千古詞帝”李煜的《虞美人》。備課時,我喜歡放聲朗讀,但這次竟然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唱起來。
我回過神來,突發(fā)奇想:詞本來就是詠唱傳情的,為什么我不能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唱一唱這首詞呢?我們能否跨越千年,把自己唱進詞人李煜的內心世界呢?
后來的備課,我興致盎然。我抓住詞中幾個核心意象,譬如“明月”和“春水”的品讀,以及通過前后對比手法的分析來解讀詞人的情感,然后把將近15分鐘左右的時間大膽預設給了“演唱”。
課上,很順利地與學生討論交流,解讀了詞人內心的悔恨和國破家亡的哀怨,時間也恰好還剩余近15分鐘。
學生們都十分好奇,我會怎么緩解課堂剩下這么多時間的尷尬。這時,我淡定地打開了音頻,告訴學生:誦讀詩詞可以走近詩人(詞人)的精神世界,但有時候演唱詩詞,更能體味作者的精神世界,特別是詞作,古人本來就常常用演唱來傳達情感的。
教室里一片驚呼,學生們好奇又期待。
我示意學生靜聽,然后播放了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學生很快沉浸在鄧麗君的歌聲里,一曲歌罷,我又重新播放,讓學生跟著唱,但全班只有10多個學生跟唱。我明白這種心理,讓自己在這么多同學面前放聲唱歌,不少學生是羞于出口的。其實我也一樣,雖然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真要在學生面前演唱時,內心也是緊張的。
在歌曲第二遍循環(huán)時,我主動加入了演唱的隊伍。我的加入,讓教室里的氛圍“燃”到了極點,于是大家不再拘謹,全體學生都加入了演唱的隊伍。最后,我播放了伴奏曲,帶頭讓大家試著唱起來。第三遍唱完,離下課還有四五分鐘的樣子。
課代表大聲向我示意:“老師,我們還想再唱一遍!”
此時,我突然想起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也是名作。于是對學生說:“除了李煜的《虞美人》外,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也是名作,而且這兩首詞同樣情深,我們試試看能不能再用鄧麗君版的《虞美人》伴奏來演唱。”
學生們的興致一下子又高漲起來!我?guī)е麄冋b讀了幾遍,然后開始與學生一起把蔣捷的《虞美人》填進伴奏中,我們就這樣神奇地完成了這次譜曲,又韻味十足地將蔣捷的《虞美人》唱了起來。
這堂課的最后十幾分鐘,我們就這樣沉浸于“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和“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詞作情境和意蘊之美中。
這節(jié)課因為拖堂了幾分鐘,結果隔壁兩個班級有不少學生圍了過來。他們在窗外十分好奇地向我們的教室張望,想知道剛才這節(jié)課這個班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班里也有不少學生特意跑到辦公室找我,很高興地告訴我,以前背這些古詩詞覺得十分痛苦,這次竟然唱著唱著就把兩首詞給背下來了,太開心了!我不覺莞爾。
后來,我還試過把柳永的《雨霖鈴》詞譜進李叔同的《送別》曲里,雖然有些別扭,但唱起來也別有一番味道。
詩言志,歌傳情,用師生共同演唱的方式學習古詩詞,其實不失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F在,偶爾在課堂上和學生演唱古詩詞,已經變得簡單多了,因為中央電視臺這兩年推出了一檔詩詞文化音樂節(jié)目,叫《經典詠流傳》。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永嘉縣第二高級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3月27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