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幼兒園公開展示的五大領域教育活動中,可以觀察到,健康、語言、社會、藝術四個領域,幼兒教師舒展自如,有話可說,有事可為。而科學領域,卻是大多數(shù)幼兒教師主動避開的,即便開展活動,也明顯缺乏話語系統(tǒng),有時表現(xiàn)為不會表達,有時則是盲目自大地應付幼兒。
根據(jù)3—6歲兒童科學學習與發(fā)展目標,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原本是科學活動的目的,但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幼兒教師科學素養(yǎng)不高,科學活動的過程時常會演化成兩個極端:或者是一個看似很熱鬧的科學活動,里面沒有包含科學概念和科學觀察,沒有使幼兒從中受益;或者是涉及嚴謹知識點的活動,教師自己講完以后發(fā)現(xiàn)幼兒不明白,教師在其中體驗到的是被動和不自在。
曾經(jīng)有位幼兒教師設計的科學活動描述如下:
“在‘神奇的瓶子’活動中,我要求每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有的瓶子里水的顏色會發(fā)生變化,而有的沒有發(fā)生變化?并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利用大小不同的瓶子試一試,從而發(fā)現(xiàn)瓶蓋里面的秘密。通過想一想、試一試,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增強自信心,激起再次探索的欲望?!?/P>
在這個設計中,教師用“神奇”的字眼表示對幼兒好奇心的關注,但關注僅僅停留在表面,幼兒是怎樣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的,又怎樣使他們有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人們無法通過教師的敘述弄明白。這種所謂的科學活動,在根本上是違背科學精神的。
另有一位幼兒教師設計的科學活動描述如下:
“下雨的時候、打雷的時候,家長可以陪同幼兒一起在安全的地方觀察自然現(xiàn)象,并讓他們不斷思考其產(chǎn)生的原因?!?/P>
下雨、打雷和閃電的確是容易引起幼兒興趣的自然現(xiàn)象,確實也包含著科學原理,但這個原理是無法用簡單的語言闡釋的,只能通過實驗再現(xiàn)的方式讓幼兒感受,也就是說,以上讓幼兒“不斷思考”的設想是難以實踐的。這種無意識地將幼兒弄“糊涂”的方式也是不符合科學方法的。
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這些現(xiàn)象,是由于幼兒教師對科學活動原本目的理解有所偏差??梢赃@樣說,科學活動最根本的特點是求“真”,需要以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面對所看到的現(xiàn)象,觀察和探索都是出于自發(fā)的動機,是積極的而非被動的。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觀念的更新,我們會看到有些幼兒教師對科學活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有位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設計如下活動:
“在‘冰與水’活動中,幼兒先是在我的指導下進行觀察,認識了水的特性。那時正處在冬季,我結合當時天氣情況,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又設計了一系列關于水的活動:把裝有一杯水的透明塑料杯(杯子里還放著幾粒玉米粒),放在外面的陽臺上,一邊給幼兒講解日常生活中水的形態(tài),一邊讓他們觀察外面的水杯。不一會兒,有的幼兒就發(fā)現(xiàn)了外面的水杯有變化。我很自然地提問:為什么教室里面的水沒有結冰,而外面的水卻結冰了?通過引導和詢問,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P>
只有懷著樸素的情感,帶著真誠的態(tài)度,踏踏實實做好幼兒科學活動,才能使幼兒對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
(作者單位:湖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