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讀校系列③ 本期讀校:山東省青島市立新小學

裝下“整個世界”的教室

發(fā)布時間:2018-12-19 作者:本報記者 褚清源 來源:中國教師報

從兒童立場出發(fā),一所小學改革的切入點可以有多少種可能?

山東省青島市立新小學的探索給出了新啟示。從教室空間改造開始,立新小學開放所有空間,讓空間成為課程的一部分,讓學生在超大空間的教室中過一種有德性、有詩意、有習得、有快樂的童年生活。

客觀來說,在學??臻g的改造和利用上,一些教育人似乎還缺乏足夠的想象力。校長王劍平任職之初,一直思考如何把空間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加以開發(fā),如何最大限度實現(xiàn)教育空間的多目的性和多功能性,如何讓空間更直觀地表達學校的教育立場。

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曾說:“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革命是從一間間教室里萌生出來的。只有從教室開始,從課堂教學層面的改革開始,才可能有新的課程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造?!弊籼賹W這一主張讓王劍平的空間改造之旅有了注腳。

教室不僅為正式學習而存在,也要更好地支持非正式學習。于是,立新小學開始打開每一間教室,從教室空間改造著手,以“開放”為設(shè)計思路,循著“讓教室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創(chuàng)建最美教室”的目標重建教室。

2014年3月,立新小學的教室空間改造開始了第一步的拆墻行動。學校先是將兩個60平方米的教室打通,建成融圖書閱覽、多媒體瀏覽、休閑活動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教室。這樣的教室打破了原先上課與活動隔離的模式。教室后面的活動區(qū)擺著造型各異的凳子、墊子,也有供學生放置學習和生活用品的物品箱;教室墻壁設(shè)置了學生作品的粘貼板、活動展示區(qū)和涂鴉區(qū),每個學生都有個性化的展示空間。教室里的“一板、一墻、一角落”都成為課程的延伸。此外,他們還將教師工作區(qū)設(shè)在教室一角,學生的學習生活、包班教師日常的言談舉止都相互可見,縮減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物理距離。

教室的每個角落都被賦予了課程的“影子”:英語單詞“跑”到了學生的書包櫥上;扎板上的“大衛(wèi),我可以”主題板塊是學生關(guān)于“遵守”與“不遵守”的規(guī)則約定;“認識時間”延伸到了兩個窗戶之間的狹窄區(qū)域,學生在這里學會作息;就連教室地板也被學生設(shè)計的“生字龍卷風”游戲占據(jù)了……

按照王劍平的解釋,超大空間的教室至少滿足了三個方面的需求:一是學習資源觸手可及的需求,二是游戲式參與體驗的需求,三是課堂之外自主發(fā)展的需求?!案脑旌蟮慕淌页蔀楹⒆訉W習生活的樂園?!蓖鮿ζ秸f,“當然,這種復合型教室主要針對低年級學生,因為他們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最開始都會不習慣,設(shè)立復合型教室起到了一種過渡作用?!?/p>

隨后,學校又從改變桌椅擺放形式入手,打破過去排排坐模式,讓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自由組合桌椅,教室里沒有了高高在上的教師和講臺,學生開始有了更多與小組或團隊成員討論、合作學習的機會,有了更多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空間。

立新小學改造教室空間的初衷是讓教室真正成為學生的生長點,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的,學校組織教師圍繞“如何讓教室為課程服務(wù)”“如何在課程、活動設(shè)計中真正堅持兒童立場”等問題展開討論,并組織課堂觀察指導。通過空間改造引導師生教與學方式的改變,喚醒教師讀懂兒童、與兒童共同生活的覺知力。

記者觀察到,教室里的超大空間讓學生更容易解放自己的身體。在繪本學習中,教師通常會帶學生在教室的U形活動區(qū)域進行角色扮演式小組合作學習,融合教育戲劇的元素,進行定格照相機、傳聲筒等小游戲,讓學生全身心融入情境,自由、自主、自信地把對繪本的理解用肢體表達出來;數(shù)學課上,學生把剛學習的數(shù)學列表畫在墻上;美術(shù)課上,學生在涂鴉墻大膽創(chuàng)作。課下,學生可以在涂鴉墻上隨意涂畫釋放心理壓力,也可以在休閑區(qū)的沙發(fā)上與教師或同學分享新鮮事。尤其是教室里的“讀書吧”,成了學生最喜歡的角落,課間、午間、課后都會不自覺地在這里閱讀。

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一個等待的過程。“教室空間改造完成后,我們期待的師生間、生生間新型互動關(guān)系并未自然形成?!闭劦秸麄€改造過程王劍平說,“起初的情形是教室變大了,功能區(qū)域劃分了,但教師依舊高高在上,電腦操控臺管理整個課堂的狀態(tài)沒有變,為學生專設(shè)的涂鴉墻有時甚至被嚴格控制使用。消除觀念圍墻和心靈圍墻比推倒物理圍墻更艱難?!?/p>

空間的改造始于教室,但沒有止于教室。立新小學改造的第二個空間是閱覽室。在王劍平看來,閱讀是發(fā)展兒童的培根工程。如果學校只能選擇做好一件事,這件事一定是閱讀。

他們把早期規(guī)劃的閱覽室從原來的行政樓搬到距離學生最近的教學樓,并將教學樓一層的兩間綜合教室打通,改造成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學生開放閱讀空間,命名“1號教室”。

“1號教室”營造了一個開放的學生閱讀空間,午間閱讀課因此應運而生,每天中午由專職教師為不同班級輪流上閱讀課。因為有了“1號教室”,每學年的休業(yè)式也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休業(yè)課程,誕生了加勒比海盜的尋寶之旅、哪吒鬧海的四班兵器、睡衣讀書會等創(chuàng)意無限的學生活動。

從“1號教室”出發(fā),立新小學為教師改造了一個集開會、教研、讀書分享的場所,這里被命名為“2號教室”?!?號教室”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精神成長的棲息地,旨在營造一個溫馨、開放、共享的成長氛圍,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課改思想、知識、方法的消費者和提供者。

你一定很好奇,立新小學有“3號教室”嗎?有!“3號教室”指向家長,是專門為家長設(shè)置的空間。2015年3月,學校通過信函的方式招募“3號教室”家長講師團、“膳食委員會義工”“1號教室義工”“3D護眼中心義工”成員,近百名家長積極參與。講師團與義工團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家校聯(lián)系,越來越多的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

立新小學的第三步拆墻行動是將科學教室和綜合實踐教室進行整合。他們將3間教室打通,擴建成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學生創(chuàng)客空間。創(chuàng)客空間由創(chuàng)意車間、3D打印、樂高拼搭和智能機器人制作等四部分組成,學生既可以進行科學實驗,又可以進行智能拼裝,可以“一站式”完成學習任務(wù)。

至此,立新小學的教室空間改造之旅還沒有結(jié)束。走進學校教學樓三樓的美術(shù)教室,仿佛走進了一座小小美術(shù)館。這是學校專門為美術(shù)教師開辟的200平方米的半開放式藝術(shù)空間,命名“無言師生美術(shù)館”,用于陳列展覽師生的作品,已成為學校的一大景觀。

這就是一所小學的“拆遷工程”。建校4年多來,立新小學從拆墻到局部空間改造再到課程再造,完成了一場教育空間的改造之旅。他們用空間承載教育理想,用教育豐富空間內(nèi)涵,把學校變成了一個開放的教室,營造了一個“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生態(tài)場。

期待這樣的空間改造能在更多學校開啟!

《中國教師報》2018年12月1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