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三家店小學從挖掘校史入手破解鄉(xiāng)村校辦學困境—

把資源有限的鄉(xiāng)村校辦成“珍珠校”

發(fā)布時間:2025-03-07 作者:本報記者 王家源 施劍松 來源:中國教育報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三家店小學學生在校史館中當“小導游”。學校供圖

  三家店小學是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唯一原址辦學的百年學校。校門前的古道,曾是西山大道的起點,連接著北京城、西山乃至中國更遙遠的西部。如今,昔日商賈云集的繁華渡口,只剩下一條朱門斑駁的青磚古街,而三家店小學就擠在古道的街心。

  三家店小學可容納700多名學生就讀,可現(xiàn)在全校學生不足300人,其中,60%以上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面對“先天不足”、資源有限的困境,這樣一所村小應該如何突破發(fā)展瓶頸,成為“珍珠校”?近日,記者走進三家店小學,探尋學校主動破局的路徑。

  挖掘百年校史

  為學校發(fā)展“提神”

  2014年,時任校長田俊曉剛剛到任。為了解學校歷史,他整個暑假都泡在校園里,查閱資源、跟值班教師談話、走訪友鄰單位。他沒想到,眼前這所略顯破敗、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小學校,歷史上曾涌現(xiàn)出多位愛國勇士和革命烈士,走出過外交官、軍隊高級將領,還培養(yǎng)出了飛行員、國家隊教練、電影導演、畫家等各界人才。

  提振師生的精氣神,就從梳理百年校史開始!“梳理百年校史”如同一個集結號,將老教師、老校友和關心學校發(fā)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聚集在了學校的老槐樹下、古殿堂內(nèi)。學校在村里發(fā)布征稿、征物啟事,一個多月便收到回憶文章70余篇、珍貴照片及文物200余件。

  整理這些資料,并結合地方志和校友訪談,反復核查比對,學校發(fā)展的脈絡得以拼湊完整。作為歷史上的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三家店地區(qū)高度重視教育。學校于1914年由當?shù)馗簧坛鲑Y籌建,附近孩童皆可免費上學,畢業(yè)生捐贈的珠算課本和算盤,也反映出當?shù)貪夂竦纳虡I(yè)特色。

  歷史上,三家店小學老校長馮蓮溪曾作為“華北人民和平促進會”和談代表團的成員之一,為當時的北平和平解放作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前夜,三家店小學師生徒步至天安門廣場,目睹了第二天新中國的誕生。新中國成立后,馬來西亞愛國華僑黃錦茂沖破險阻輾轉(zhuǎn)回國,并在三家店小學任教。改革開放后,學校抓住時機加強軍民共建、村校共建,以體育傳統(tǒng)特色校建設和小班課堂教學研究為引領,推動學校全面發(fā)展……一個個故事被挖掘出來,勾勒出了一所村小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百年歷史。

  在三家店小學建校百周年紀念活動當天,學校被北京市教委命名為第三批百年學校,極大地鼓舞了師生士氣。校內(nèi)的山西會館舊址修葺一新,成為校史館,這里陳列的“校史中的黨史”,是全校師生凝心聚魂的校本課程。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等形式,讓燦爛的校史和優(yōu)秀校友事跡成為學生們最接地氣的鄉(xiāng)土教材。

  與此同時,學校傳承百年校史與地域文化,提出“爾雅教育”理念,并構建了完整的文化體系。校內(nèi)的山西會館、云板、國槐、玉蘭等成為學校文化標識。學校的發(fā)展方向更明確,師生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大大增強。

  “燦爛的校史和新百年展望震人心魄、催人奮進?!碧锟哉f,從此,學校發(fā)展有了根和魂,師生也在追根溯源中樹立了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精耕小角落

  讓校園空間無限延展

  “嵌”在眾多古跡和傳統(tǒng)民居之間的三家店小學校園面積很小,5分鐘就能溜達一圈。校園基本沒有圍墻,民居的外墻就是學校的圍墻。去往學校操場,要從教學樓二樓過一個天橋,因為天橋下還有一條村道。

  可如果真要細細逛下來,這所小校園至少要花兩小時。學校選取了35個成語故事繪制于古建屋檐下,師生以此創(chuàng)作剪紙作品,并開發(fā)了彩繪課程;廁所外墻被打造為水景墻,漢白玉石刻圖案分別取自4幅中國古代名畫局部;校園里4棵樹齡300年左右的國槐,已成為學校精神和品質(zhì)的象征,操場一側(cè)是新建的古樹幼苗培育基地,校園的展板上展示了學生圍繞國槐精神、古樹保護與環(huán)境保護開展的探究活動;古槐樹下兩根銹跡斑斑的爬桿,是上世紀60年代因缺乏體育設施,師生利用廢舊的自來水管制作的。正是這兩根爬桿,讓不少學生鍛煉了體魄、磨礪了意志,還培養(yǎng)出了亞洲冠軍,學校以此勉勵學生認真學習、頑強拼搏;學校在天橋和操場都設置了國際墻,展示不同國家的國旗、首都、歷史文化等知識……

  細節(jié)處的深耕,讓“袖珍”的校園空間無限延展。學校還將校園環(huán)境作為課程資源,開發(fā)“小導游”課程,學生們移步換景,介紹校園景觀文化,既培養(yǎng)了愛校品格,也鍛煉了表達能力。

  學校“小導游”、六年級學生曲立軒帶記者參觀校史館,他專注地看著畢業(yè)生照片墻上的一張張面孔?!霸搅私鈱W校越覺得學校像一本厚厚的書,每一頁都記錄著前輩們奮斗過的足跡,他們都是我的榜樣?!鼻④幷f。

  三家店小學校長李福蘭說,2015年,經(jīng)過各方努力,學校成功征租了附近一位老校友的4.8畝土地,建成了獨立、標準的操場,徹底解決了“狹小院落操場”無法滿足師生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的問題。

  在學校教了30年書的體育教師楊振剛還記得,以前狹小的院落既是校園也是操場,幾百個孩子只能在古殿前的空地上活動、上體育課,生均活動面積僅3.5平方米。新操場啟用第一天,他百感交集,“這是學校幾代人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騰出的空間里,學校修建了古樸、典雅的新校門,新建了500多平方米校舍。學生們終于有了科學教室、美術教室、多功能廳。如今,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與百年老槐樹交相輝映,散發(fā)出新時代百年老校的獨特韻味。

  挖掘身邊資源

  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三家店村地處永定河渡口,北面臨山,地勢低洼,遇上暴雨天氣,如果排洪不暢,極易形成內(nèi)澇。在兩年前的門頭溝山洪災害中,三家店小學是受災居民安置點之一。“這是身邊的實際問題,也是身邊的教育資源?!崩罡Lm介紹,學校在時任校長田俊曉帶領下,組織師生開展“低洼防澇”跨學科主題研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嘗試解決問題。

  學生們前往附近的山上、街上進行實地調(diào)研,大家分工明確,由數(shù)學組計算水流量、美術組制作三家店地區(qū)局部沙盤、信息組繪制流水動畫、科學組制作三家店小學排水模型、語文組形成調(diào)研報告。最后,學生們還根據(jù)研究成果,向相關部門發(fā)出了“低洼防澇”的建言和倡議。

  “通過實地考察,我更加了解了家鄉(xiāng)的地勢,還學會了如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眳⑴c此次跨學科主題研究的學生尚柏睿說。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僅有205個學生的三家店小學,學校的主體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用有限的資源依然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

  李福蘭介紹,近年來,三家店小學不斷進行教學方式變革,鼓勵教師邁出課堂半步,邁出教材半步,在生活中找教材、找原型,做更加靈動的教育。學校從身邊的資源出發(fā),相繼開展了四合院、橋、古詩、古樹研究等跨學科主題學習,注重對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家店地區(qū)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京西太平鼓”的重要傳承地,學校開設太平鼓校本課程,定期邀請傳承人進校執(zhí)教,由于是必修課,三家店小學的學生們?nèi)巳硕紩蚬狞c、背鼓點,教師們創(chuàng)編的太平鼓徒手操在學校推廣。學校發(fā)揮軍民共建傳統(tǒng),帶領一年級學生參觀軍營學規(guī)矩,邀請部隊軍官到校指導隊列訓練。學校還注重開門辦學,利用友好共建單位和優(yōu)秀校友資源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學生們在國際交流活動中提升了國際視野、增長了見識。

  “基礎條件、生源狀況和相對閉塞的環(huán)境沒有讓我們退卻。”李福蘭堅定地說,“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持續(xù)創(chuàng)新,三家店小學一定能成為永定河畔的一所‘珍珠校’,讓孩子們在有溫度的教育中幸福成長?!?/p>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07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