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新疆農業(yè)大學連續(xù)20多年開展支農勞動,鍛造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下,捍衛(wèi)祖國邊疆的學子

依托勞動實踐涵育農業(yè)人才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0-05-18 作者:通訊員 趙曉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有人抱怨支農苦、支農累,但正是它的‘苦’培養(yǎng)了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正是它的‘累’砥礪了我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堅韌品格,讓我收獲了成長與進步。支農勞動返校后,我從學生會普通干事到學院分團委副書記到留校成為一名輔導員,再到今天成為一名基層學院的黨委書記,支農勞動帶給我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鼻安痪?,新疆農業(yè)大學林學與園藝學院黨委書記徐曉偉,通過視頻與師生黨員們一起分享了自己20年前參加支農勞動的苦與樂、付出與獲得。

作為學校第一批參加支農勞動的學生,徐曉偉感慨,學校20多年來不斷線的支農勞動與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不謀而合。

從1999年開始,新疆農業(yè)大學組織學生開展支農勞動實踐課并持續(xù)至今,學校一直把支農勞動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先后有1900多個班級的7.8萬余名學生參加。這一堂生動的勞動實踐育人課讓學生對農業(yè)、農村、農民有了更近距離的接觸,也使學生在勞動中磨煉了意志、砥礪了品格、拓寬了視野,更為培養(yǎng)“懂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具有新疆農業(yè)大學特色的支農文化。

在勞動支農中淬煉辦學特色

9月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農田里最火熱的時候。作為農業(yè)高校,每年9月份新疆農業(yè)大學大二年級第一學期都有一堂必修課,就是為期20天的支農勞動實踐。20天里,3000余名師生分布在天山南北,走進農村,下到農田,和農民一起勞動,拾棉花、摘辣椒……體驗農田勞動的辛苦與不易。

去年,新疆農業(yè)大學黨委書記謝樹青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27團四連辣椒地里,一邊摘辣椒,一邊給大田里支農勞動的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他向學生們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插隊7年的歷練故事,讓學生們感受到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廣闊舞臺,激勵著學生扎根農村大地、洞察民情和國情,把無悔的青春奉獻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很多老師也適時把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農學院老師邊勞動邊為學生講授棉花如何育苗、如何播種?林學與園藝學院老師手把手地給學生講解辣椒枝如何修剪,行距和株距如何設定?機電工程學院的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研究如何打造簡單便捷的機械采摘工具;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的老師帶領學生實踐無人機植保;還有班主任老師們也找到了課程思政的最好結合點,與學生一起暢談勞動的意義、“三農”人的情懷……

“我來自河北秦皇島,對新疆的土地充滿了好奇。支農勞動不僅讓我領略了南疆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快樂,更讓我收獲到了深厚的友誼和大家團結協(xié)作、樂觀向上、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绷謱W與園藝學院設施182班王寧與大一師弟師妹們分享支農勞動實踐感受時動情地說,辣椒地可能就是我的梁家河,讓我扎根新疆大地。

管理學院土管171班班主任阿依吐爾遜·沙木西博士說,支農實踐20天里,各民族學生互幫互助,不僅增強了班級凝聚力,更讓大家收獲到民族團結的幸福感和真誠美好的友誼;她每天和學生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全方位接觸學生、了解學生,對自己今后更好地圍繞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打下了扎實基礎。她覺得支農實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最難忘的經歷。

目前,支農勞動實踐育人已成為新疆農業(yè)大學的辦學特色之一,學校申報的“收獲人生的金秋——新疆農業(yè)大學構建支農勞動育人體系建設文化成果”,獲得教育部優(yōu)秀校園文化成果三等獎,2019年,學校申報的“支農勞動實踐課”入選自治區(qū)級一流本科課程。

在勞動實踐中涵育校園文化

作為農業(yè)院校,學校把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合作的方向,進一步聚焦到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新課題,把主攻方向瞄準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出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的熱愛農業(yè)、扎根農村的新型人才。

支農實踐20多年來,學校以支農勞動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擔社會服務職能的載體與結合點,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促創(chuàng)新,打造了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學生們通過投身農村的實踐鍛煉,更加直觀地了解了新疆“三農”現狀,樹立了正確的苦樂觀,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切實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學生們也對農村發(fā)展、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以及推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

在支農勞動中,學生發(fā)揚團隊精神,開展勞動競賽,各民族學生混合組隊,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勞動氛圍。帶隊教師和學生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既在勞動中管理學生、教育學生,又在生活中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處處為學生起表率和示范作用,極大地感染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促進了支農勞動保質保量地完成。20多年來,學校涌現出了支農先進集體180余個,支農標兵600余人,支農先進個人1800余人,支農先進教工500余人。

從1999年就開始帶學生參加支農勞動的食品科學與藥學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莉表示,學生參加支農勞動,深入接觸農村和農民打交道,讓許多學生磨煉了意志,鍛煉了情操,比如有的學生回來學會節(jié)儉了,懂得愛惜糧食了,有的選擇了去艱苦的地方支教,有的畢業(yè)后考上了基層公務員,扎根在基層。

在勞動教育中厚植紅色基因

新疆農業(yè)大學是自治區(qū)重點建設的一所以農業(yè)科學為優(yōu)勢和特色的大學。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傳承紅色基因,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始終堅持“屯墾戍邊辦大學、穩(wěn)疆興疆育人才”的辦學宗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結合生產”的辦學方針,創(chuàng)新育人新途徑新渠道。

學校把紅色基因、紅色文化植入勞動實踐全過程,各民族師生在支農勞動中把自己的青春與汗水灑遍了天山南北,不僅促進了民族團結,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更在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中傳承和發(fā)揚了學校的紅色基因,豐富了學生人生閱歷、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引領學生用奮斗詮釋青春。

管理學院城管181班學生阿比達·艾克拜爾說:“支農勞動那段時光,大家每天為了共同的目標不斷努力,20天里,師生情、同學情、舍友情也更加深厚,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最深刻的記憶?!?/P>

20多年的支農勞動畫卷,是學校莘莘學子情系“三農”、建設美麗新疆的真實寫照;教導和激勵著一代代學子刻苦學習,腳踏實地,志存高遠;鍛造了一批批能力強、能吃苦、下得去、留得下、拿得起、靠得住,主動深入農村,扎根基層,用知識和汗水捍衛(wèi)祖國邊疆沃土的學子。這是學校寶貴的財富和無上的榮譽,充分體現出新疆農業(yè)大學人的使命與擔當。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毙陆r業(yè)大學黨委書記謝樹青表示,今后學校將繼續(xù)以支農勞動實踐育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擔社會服務職能的載體與結合點,打造具有“勞動育人”特色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1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