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養(yǎng)花》一文中寫道:“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老舍的這句話不但說明了勞動的重要性,還揭示了為人做事的真理。毋庸置疑,在現實中,勞動教育沒得到足夠的重視。筆者發(fā)現,現在的中小學“課表”上,勞動與技術課已經不復存在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學校勞動教育弱化,有些學校雖根據課改要求,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但其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開展情況卻不盡如人意,有的質量不高,有的有名無實,有的甚或直接就沒有開展,勞動教育被邊緣化;二是家庭教育軟化,由于“學而不考”,很多家長只管孩子的學習,忽視孩子的勞動,致使孩子對勞動沒有情感和責任,因此很難培養(yǎng)起孩子的勞動習慣和能力;三是社會勞動教育淡化,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學生走出校園的機會少了,學生的社會勞動觀念更無從談起。
在筆者參加的一次省級初中勞動技術骨干教師培訓班上,一位專家在講授《初中勞動課評價體系》時,就勞動與技術課的重要與否,列舉了三種生活現象:
現象一:現在私家車越來越多,外出游玩,輪胎突然爆胎,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怎么辦?打電話聯系修理店還是自己動手換胎?
現象二:堵車已成為“城市病”,車與車之間相互“接吻”的事也時有發(fā)生,假如你的車被“接吻”了,你去叫別人來處理還是自行處理?
現象三:在“家用電器”時代,家電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電視出現了“雪花”,插座燒壞了,你自己會維修嗎?
這三個平平常常的生活現象,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學會生活,對于我們每個人是多么的重要。勞動與技術課就是教學生學會生活的一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勞動與技術課承擔著重要的使命。
素質教育并非等于搞活動,也并非只針對于個別的特長學生,素質教育的本質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教育,而勞動與技術課正是實現這種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
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生活。勞動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要把勞動教育作為育人的重要課程,落實到教育教學行動上。作為培養(yǎng)勞動觀念、增強技術意識、提高勞動技術素養(yǎng)的一門基礎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光榮和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更好地服務社會積蓄能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陳毅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3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