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教育實踐正在各中小學蓬勃開展。從飄香的茶園到碩果累累的果園,從充滿創(chuàng)意的植染工坊到現(xiàn)代化的種植基地,孩子們在田間地頭與手工實踐中,感悟勞動價值,培育奮斗精神,讓思政教育煥發(fā)新的生機。
“老師!我炒出金黃噴香的雞蛋啦!”景東縣民族小學五年級學生王圣杰高舉盤子,興奮地向班主任展示成果。這一幕,正是景東縣創(chuàng)新“實操+體驗”思政教育模式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景東縣以勞動實踐為突破口,將思政教育融入生活場景,讓勞動教育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
走進景東縣第一小學的生態(tài)茶園,翠綠的茶樹間穿梭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茶藝指導教師正耐心地向學生傳授采茶技巧:“采摘時要輕提慢放,保證茶葉的完整度?!绷昙墝W生王藝馨小心翼翼地將嫩綠的茶芽收入竹簍,臉上滿是專注。從采摘到殺青、揉捻,孩子們全程參與制茶過程,在茶香氤氳中體會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喜悅。
在景東縣第三小學的“桃李園”,認領果樹的學生們開啟了“專屬種植之旅”。從翻土施肥、澆水除草,到疏花疏果、收獲采摘,孩子們親歷農作物生長的全過程。六年級學生張宇軒自豪地說:“我負責的芒果樹今年結了20多個果子,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特別有成就感!”
如今,景東縣已構建起覆蓋全縣的勞動教育實踐網絡,80余個特色各異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遍地開花。在第一小學的植染工坊,學生們用木槌敲打包裹花瓣的織物,天然色素沁入肌理,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布料;文井鎮(zhèn)中心完小的蔬菜種植基地里,孩子們運用科學方法種植,探索現(xiàn)代農業(yè)的奧秘。這些基地涵蓋農耕體驗、手工制作、生態(tài)科普等多元領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平臺。
為保障勞動教育的扎實推進,景東縣建立“縣—?!甭?lián)動機制,整合社會、家庭、學校資源。邀請農技專家、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授課,組織學生到農場、工廠開展研學實踐,鼓勵家長在家中引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這種多方協(xié)同的教育模式,讓勞動教育從學校延伸到社會和家庭,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勞動教育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精神的培育。”景東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王華表示。通過勞動實踐,孩子們懂得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鍛煉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從田間到工坊,景東縣的勞動教育實踐,讓思政教育真正落地生根,為新時代育人工作書寫了精彩篇章,也為孩子們的成長注入了寶貴的精神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特約通訊員 艾玲)
勞動技能比賽廚藝比拼 景東縣民族小學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