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14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 林煥新)在教育部今天召開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五場新聞發(fā)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教學改革更加深入、條件保障更加到位、評價體系更加完善,95%的學校能夠保障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近3萬所,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增加到59.5萬,保障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十三五’期間,整個政策體系的構建和推進,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學校體育片面的認識,把它作為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一個基礎性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的地位和價值得到了極大提升。”王登峰說,在政策體系方面,“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實現了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納入立德樹人主渠道、納入考試制度改革、納入督導評價內容、納入全民健身計劃、納入體育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六納入”,學校體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
聚焦教會、勤練、常賽推進教學改革,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確保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掌握1—2項運動技能,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學改革特色。目前,教育部開展的體育特色學校項目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近3萬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近1萬所、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特色學校近150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近300所、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特色學校近2000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近800所。
在條件保障方面,王登峰介紹,學校體育師資配備、場地設施建設、運動風險防控等日益健全?!笆濉逼陂g,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由50.2萬增加到59.5萬,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其中,2018年補充了24320名體育教師,2019年補充18991名體育教師。通過“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訓了1萬多名國家級骨干教師和10萬多名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qū)骨干教師。體育場地設施不斷提質增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已經被列為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19年底,全國小學、中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率分別為90.22%、93.54%,體育器械達標率分別為95.38%、96.56%,較“十二五”期間大幅度提升。體育運動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健全。印發(fā)《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等文件,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營造“師生校家社”主動參與和推進體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在評價體系建設方面,將身心健康情況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2019年實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在招生考試中全面實施體育測試制度。此外,還實現了學校體育工作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職稱掛鉤,與學生的綜合評價、升學掛鉤。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