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64歲的清華教授火了!他悄悄在街頭畫了幾筆,卻溫暖了所有人 | 身邊的感動

發(fā)布時間:2019-10-18 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新華社(ID:xinhuashefabu1),綜合人民日報、梧州日報、濟南日報等

1.jpg

最近

一位清華教授的微博

被網(wǎng)友圍觀天天催更

2.jpg

原來

幾乎每一天

他都會上傳幾張最新鮮的速寫

有異想天開的美好

3.jpg

有溫暖人心的細節(jié)

4.jpg

有回不去的舊時光

5.jpg

還有不易察覺的小確幸

6.jpg

看似簡單的

線條和色彩

卻讓每個人都

感受到了似曾相識的溫暖

7.jpg

不管

教學還是研討

出差還是旅行

他隨時隨地邊走邊畫

連候機時間都不放過

別人拿手機

他拿著畫筆

別人看屏幕

他在看生活

8.jpg

然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這位筆耕不輟的大叔

還是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

原創(chuàng)設計者之一

讓經(jīng)典的形象

傳遍了全世界

9.jpg

今年

盛世華誕

他又親自設計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幣

方寸間凝結了

70年光輝歲月

10.jpg

就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吳冠英

11.jpg

1

認真教書

潛心畫畫

1955年

吳冠英生于廣西

少年時代就有畫畫的志趣

17歲高中畢業(yè)后

吳冠英曾經(jīng)在禮堂擔任美工

那時

他幾乎為放映的熱門電影

都畫過海報

12.jpg

機會

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恢復高考后

他成功考取了中央工藝美院

并扎根首都北京

開啟了教書生涯

1982年畢業(yè)留校后

吳冠英一直教設計和插圖

13.jpg

他曾回憶道:

學院很多前輩在動畫創(chuàng)作領域

有深厚的積累

像張光宇的《大鬧天宮》

張仃的《哪吒鬧海》

希望我們這輩能繼承下來

欣慰的是

學院真的開設了相關課程

吳冠英在1992年進入動畫設計領域

后來成立信息藝術設計系

一直教學至今

14.jpg

在他備受追捧的微博中

有兩句話很是引人注目

也是他人生的寫照——

認真教書

潛心畫畫

從20世紀80年代的兒童連環(huán)畫

后來的生肖郵票

到參與北京奧運會吉祥物

“福娃”形象設計

再到最近在微博上被追捧的手繪畫

15.jpg

多年以來

吳冠英一直保持創(chuàng)作狀態(tài)

這與他在生活中養(yǎng)成的

良好創(chuàng)作習慣息息相關

不管在市井街頭

還是在田間地頭

靈感來了就隨手寫寫畫畫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一天不畫就難受”

16.jpg

藝術來源于生活

還要立足生活的細致品味

有一次

吳冠英指導學生畫牡丹花

他沒有要求學生立刻開始創(chuàng)作

而是耐心地全程觀察

牡丹花的花朵形態(tài)

從花骨朵兒到含苞欲放

最后到枯萎

吳冠英說:

細致體會整個生命過程

了解事物變化內在規(guī)律

才能真正把握一朵花的生命核心

這也就是“寫生”一詞的深刻含義

做不到這一點

只能算是“畫畫”

17.jpg

2

文化和傳統(tǒng)

名片與標識

鄉(xiāng)土生活的經(jīng)歷

為吳冠英的創(chuàng)作

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接上了傳統(tǒng)文化的地氣

在教學之余

本身就是票友的吳冠英

也跨領域從事

吉祥物、郵票設計等工作

18.jpg

他設計的

3套生肖郵票

5套《拜年》郵票

都有滿滿的傳統(tǒng)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元素

而且挖掘出了深刻的內涵

今年發(fā)行的《拜年》系列第5套郵票

19.jpg

背景就是布達拉宮

“歡歡”和“喜喜”身著藏族傳統(tǒng)服飾

手捧象征吉祥的切瑪

向全國各族人民拜年

20.jpg

他的設計

是幾代人的成長記憶

更承載著文化傳統(tǒng)

是國家名片和標識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征標時

吳冠英想到了數(shù)字“五”

五環(huán)是奧運會的象征

中國文化里有五行之說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最終

來自“半坡人面魚紋盆”形象的

五個娃娃誕生了

后經(jīng)過團隊幾次修改

就有了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福娃”

21.jpg

熊貓代表森林

魚娃代表水

火娃代表奧運圣火

用藏羚羊代表大地

沙燕風箏代表天空

后來

每當有人提起“福娃”

低調謙虛的吳冠英總是說

福娃是集體作品

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22.jpg

什么是文化自信?

這就是文化自信!

在參與設計修改奧運會吉祥物后

他應奧組委邀請

設計殘奧會的吉祥物

這個設計很有講究

既要強調運動員肢體上的殘疾

又要表達運動員精神上的昂揚

吳冠英

一時也沒有頭緒

23.jpg

但每當沒有思路時

吳冠英都喜歡回歸生活

尋找靈感

那年的“五一”長假

他回到廣西探親

但見一路之上

很多水牛正在默默耕田

以牛為吉祥物這一想法

突然在他腦中成型

一方面

牛象征著高尚的品格

另一方面

也象征著中國幾千年來的農耕文化

牛默默無聞、頑強倔強的性格

也深入人心

這些特點與

殘奧會的精神十分吻合

24.jpg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等等

連牛的動作設計

也是來源于生活

吳冠英說:

“我在遛彎時看到一位爺爺領著孫子玩耍

爺爺背著手走在前面

孫子在后面模仿

童真十足”

回到北京后

這一設計方案

得到了奧組委的肯定

這才最終有了背著雙手自信向前的

殘奧會吉祥物“福牛樂樂”

25.jpg

3

他接受了新的挑戰(zhàn)

藝術來源于生活

同時也高于生活

金銀幣的鑄造也是如此

今年5月

吳冠英又接到了一項

責任重大的設計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幣

26.jpg

這也是

吳冠英的“第一次”

豐富的郵票設計經(jīng)驗

讓他能將宏大的主題

很好地表達于方寸間

但由于金銀幣鑄造工藝獨特

是立體的浮雕藝術

無法像郵票一樣用色彩表現(xiàn)主題

在圖案設計上更強調線條的簡潔流暢

突出其材質自身的質感

27.jpg

他把畢生的藝術積淀

與審美追求

體現(xiàn)在了設計之中

本次的設計主題是民族團結

用吳冠英的話來說

“相當于命題作文”

囿于慣性思維

設計之初的大部分方案

都是以人物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

但在小小一方紀念幣之上

不可能將56個民族的形象

盡然展現(xiàn)

28.jpg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吳冠英深知

優(yōu)秀而成功的設計

往往想法更重要

這種恢宏的主題

表現(xiàn)得越具體

局限反而越多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

以少喻多

以少現(xiàn)多

用簡潔的象征帶來豐富的聯(lián)想

29.jpg

思路打開了

設計便順利多了

吳冠英另辟蹊徑

決定回避具體的人物表達

從傳統(tǒng)文化中獲得啟發(fā)

借鑒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

并賦予其豐富的現(xiàn)代內涵

30.jpg

他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圖案“團花”

將整體圖案設計為心形

暗含“團結一心”的寓意

在花朵的選擇上

吳冠英以石榴象征團結

一粒粒緊密團結的石榴子

象征民族大團結

而花團錦簇的牡丹

則象征著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這幾種吉祥紋樣

共同組成了一個心形“團花”

31.jpg

在“團花”周圍

飾以纏枝紋結構的飄帶

簇擁著“團花”互相纏繞

象征沒有邊際

不斷生長

在數(shù)字上

他別出心裁地設計了7朵花

致敬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以邊飾56朵石榴花代表56個民族

展現(xiàn)各民族的團結一心

32.jpg

巧妙而不失傳統(tǒng)的設計

清新淺顯而又寓意深遠

70年崢嶸歲月

就這樣凝結在紀念幣上

這是一種熱愛

更是一種傳承

33.jpg

現(xiàn)在

每天來吳冠英微博打卡

已經(jīng)成為很多網(wǎng)友的基本操作

還有人在期待著

成為他畫中的人物

他也樂此不疲

偶爾也去互動

一句回復

一句調侃

字里行間流露著的

是那份簡單的溫暖

卻只字不提自己的所謂“大作”

34.jpg

也許

正是這份對藝術純粹的追求

才讓人們對他的下一個作品

愈加期待

35.jpg

時光飛逝

我們每個人都隨著

“行色匆匆”的日子

感受著或不知不覺

或真切難忘的生活

但是

當我們回望時

卻仿如一幕幕幻影在眼前閃過

我喜歡用圖畫的方式

去記錄那些稍縱即逝的感受、創(chuàng)意

或看似十分平常

卻觸動心底的事物

36.jpg

就這樣日積月累

在速寫本、手繪封、水彩紙上

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印記

一幅幅如圖像日記般排列開來

呈現(xiàn)著一個個定格的瞬間

我比較喜歡畫那些

陽光、溫暖、美好的情景

用帶有情感和溫度的筆觸

去傳達自己的感受

一隅小景、一片秋林、一叢小花……

在不知不覺中

藝術早已融入自己的生活

并且因藝術而使我的人生

充滿了豐富而別樣的色彩

——吳冠英

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新華社(ID:xinhuashefabu1),綜合人民日報、梧州日報、濟南日報等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