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回國就業(yè)報到落戶、留學存檔等是很多留學回國人員的必經之路,為了實現讓信息跑路,留學人員不跑路,國家也在不斷改進留學服務工作。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場2019教育金秋系列發(fā)布會上,教育部介紹了“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整合建設及上線試運行情況。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任程家財對平臺的整體情況進行了介紹。
“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是為了在更大范圍內方便留學人員辦事,中心依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國家公派留學派出、留學回國就業(yè)報到和留學存檔等四項留學公共服務事項整合建設,并在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政務服務平臺”上,面向廣大留學人員提供全程在線、一網通辦的服務。
該平臺具有如下特點:
1、實現“一網通辦”。實現面向全體留學人員的“一次注冊,一口受理,在線核驗、后臺分辦”的統一服務模式。
傳統服務模式下,留學人員回國辦理就業(yè)落戶服務需要先進行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和調檔等服務,存在申請人重復注冊,材料重復提交,需要多次、反復到現場,留學人員辦事周期長、滿意度低等問題。通過整合留學服務平臺和內外部信息資源,以上問題迎刃而解。
2、實現身份線上核驗。通過對接國家平臺的自然人庫、國家法人庫,實現基于人臉識別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實人認證。
3、實現跨部門能力支撐。通過對接國家平臺的出入境記錄和社保記錄信息,極大簡化了留學人員提交材料和內外部核驗工作,實現全程數字化服務。
4、實現電子證照信息流通。按照國家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相關規(guī)范,實現了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報到證明、留學回國人員就業(yè)報到證、落戶介紹信、人事檔案調檔通知單等紙質證明材料的電子證照化。以上證明和文件,留學人員不再需要來現場取,或通過郵寄方式收取,直接登錄中心“網上服務大廳”自助打印,在線核驗,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無紙化辦公成為現實。
5、實現服務規(guī)范化、便利化管理。全面公開留學服務事項,依法規(guī)范事項程序,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核查、可監(jiān)督,推進留學服務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6、實現資源整合、數據共享。通過建立一體化服務平臺,促進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業(yè)務協同,提升了跨地區(qū)、跨部門、跨層級業(yè)務協同能力,推動了面向群眾的政務服務事項公開、政務服務數據開放共享,推進了“網絡通”“數據通”“業(yè)務通”。
7、實現網絡信息安全保障。依法加強隱私等信息保護,加強基于國產化商密算法的應用安全,以及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傳輸安全的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8、實現移動辦事,便利服務。提供微信入口、移動支付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更加便利的移動信息服務手段,加速“指尖辦事”時代的到來。
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國家公派留學派出服務、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留學存檔服務和留學回國人員就業(yè)落戶已全部上線運行,意味著中心公共服務事項徹底告別了傳統窗口服務模式,實現了數字化服務。廣大留學人員和用人單位可享受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域的線上服務,全程信息在線跑路,辦事如同網購一樣方便,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各項業(yè)務成為現實。每年將有40萬以上留學人員因此受益。
未來,中心還將適時啟動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第三步工作計劃,進行以認證服務機器人替代部分人工的智能化深度開發(fā)應用。中心還將在出國留學人員咨詢服務、平安留學和留學回國人員“雙向選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更加寬廣的留學服務領域進行“互聯網+留學服務”轉型,讓更多留學人員在更加開放包容的環(huán)境中享受更加便捷的線上服務。
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以下簡稱“國辦電子政務辦”)副巡視員李三群介紹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支撐“互聯網+留學服務”建設工作的情況。
去年以來,國辦電子政務辦抓緊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教育部是其中一個試點建設單位。目前,教育部的政務服務平臺已經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平穩(wěn)對接,實現了與全國一體化平臺在用戶服務、事項管理、數據共享、運維保障等方面的統一,為建設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發(fā)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是教育部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成果。去年1月率先實現了留學人員在線提交電子材料、申請辦理認證。去年7月起,全面推進包括公派出國、留學存檔、回國就業(yè)和學歷學位認證在內的“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的整合建設。
由于廣大留學人員的政務服務事項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的協同辦理,為了實現全程網辦、一網通辦,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國辦電子政務辦將“互聯網+留學服務”列為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跨部門、跨地區(qū)、跨層級“三跨”的示范應用項目,開展先行先試。依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的能力,國辦電子政務辦、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國家移民局和北京市等方面共同努力,聯合攻關,解決了國家部委機關和部屬單位三級用戶信息雙向同步,登錄模式優(yōu)化和提升留學人員用戶體驗等問題,解決了留學服務的信息共享難題。
目前,依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留學服務”平臺實現了自然人、法人的身份核驗和公民出入境記錄的跨部門共享,實現了國家高等教育學歷信息與北京市社保信息相關第三方信息的共享互換,達到了信息全程在線跑路、留學人員不再跑腿的預期效果。
下一步,國辦電子政務辦將依托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繼續(xù)支持教育部創(chuàng)新政務服務,不斷拓展信息共享深度和廣度,完善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機制和流程,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互聯網+留學服務”是從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互聯網+”改革起步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也是每一位留學人員都需要的一項服務,改革進行一年多來取得了哪些進展?本網記者在發(fā)布會上就此提問。
據介紹,改革實施一年多來,主要產生了三大變化。一是去年一年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數量增多了。2018年中心完成學歷學位認證數量25萬,同比增長40%。二是提前完成認證的比例人數增多了,在兩周之內完成學歷學位認證的比例達90%以上。三是采取“互聯網+”模式以后,留學人員辦理業(yè)務的滿意度高了。因為流程上的優(yōu)化、材料的簡化、效率的提高,新系統界面的友好度大大提升,留學人員對認證工作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有增加的同時也有減少,隨著中心與各國合作的進一步加強,認證核查渠道更加暢通,再加上實行“互聯網+”改革,認證核查效率大大提高,為從制度上打擊文憑造假,中心采取了網上公示的做法,讓造假人員逐步由不敢造假轉變?yōu)椴幌朐旒?。去年一年,中心公布的存在失信行為的認證數量也比往年減少。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