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領域的種種問題,給加大短視頻內容亂象治理力度、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敲響了警鐘
■平臺既要樹立健康的內容生產導向,讓積極向上、有價值的內容得到更好的傳播,也要強化技術手段,加大對不良內容的審核、查處力度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按照中央網信辦部署,北京市網信辦啟動了2025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項整治工作,指導網絡平臺清理涉未成年人違法和不良信息,查處了近百萬條涉未成年人不良短視頻。從查處情況來看,問題短視頻主要涉及網絡侵害、隱蔽傳播違法違規(guī)信息、誘導未成年人線下從事危險活動、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等四類問題。每一類問題都直接威脅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與成長安全。
傳播不良價值觀甚至是違法違規(guī)信息,誤導未成年人,是問題短視頻的主要問題。有的短視頻惡意篡改《小豬佩奇》配音,將原版溫馨童趣的對話替換為粗俗、含暴力暗示的語言,用兒童熟悉的IP降低警惕,潛移默化傳遞不良信息;還有創(chuàng)作者為博取眼球、賺取流量,發(fā)布“整蠱未成年人視頻”,誘導未成年人生吞蟲子、蝸牛、野草等,漠視未成年人身體健康;更有甚者,在短視頻中將違法行為與未成年人身份掛鉤并加以美化宣揚。
對于三觀仍處于形塑階段的未成年人來說,長期接受這類短視頻,容易受到誤導。一方面,可能模糊他們對法律和道德的認知邊界,讓其誤以為粗俗語言、危險行為、違法行為是“正?!薄翱犰拧钡模涣硪环矫妫€可能誘導他們學習模仿短視頻中的做法,違背公序良俗、法律法規(guī),對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危險和傷害。而一些通過短視頻內容引流,進而實施網絡詐騙、侵犯隱私,甚至隔空猥褻等行為的,將直接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更值得警惕。
“隱蔽性強”是問題短視頻的一大特點。比如,以隱蔽變體等方式傳播不良信息,利用未成年人的觀看習慣,在受歡迎的動畫作品中植入不良內容。誰能想到,孩子看著喜愛的經典動畫片,其配音已經被篡改呢?一些不良內容短視頻,標注著“影視效果”,但這種標注不過是掩耳盜鈴。不管如何包裝,都無法抵消不良內容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在利用短視頻實施網絡侵害的場景中,不法分子更是精準利用未成年人不諳世事、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弱的特點,通過偽裝成“同齡人”“興趣同好者”等,逐步誘導未成年人泄露隱私、參與危險活動。這種高隱蔽性不僅大幅提升了未成年人被誤導、被傷害的風險,也給平臺審查、家長防范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
短視頻領域的種種問題,給加大短視頻內容亂象治理力度、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敲響了警鐘。有關各方務必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治理經驗的總結,提升治理效果,進一步凈化網絡空間。
移動互聯(lián)網以及短視頻平臺的發(fā)展,降低了公眾參與信息內容制作、傳播的門檻。既有大量網友利用短視頻記錄美好生活、傳播新知、傳遞真善美,也有部分人鉆起了“流量變現(xiàn)” 的空子,傳播不良價值觀。對于平臺來說,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持續(xù)打造更好的內容生態(tài)。平臺既要樹立健康的內容生產導向,讓積極向上、有價值的內容得到更好的傳播,也要強化技術手段,加大對不良內容的審核、查處力度。當下,未成年人已經成為短視頻的重要用戶,雖然平臺上線了青少年模式,但是面對隱蔽性更強的不良內容,平臺的技術防線是否足夠有效,能否為未成年人筑牢防線?立足自身的社會責任,直面公眾的期待,短視頻平臺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對于當下的未成年人來說,網絡是他們的“原生環(huán)境”。面對不良短視頻內容,“收手機”等簡單粗暴的方式顯然不合時宜,反而可能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對于家長來說,在日常的陪伴與溝通中,幫助未成年人強化網絡安全意識才能應對挑戰(zhàn)。比如,家長應該多花時間了解孩子喜歡的短視頻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哪些內容是健康的”“哪些行為存在危險”,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普及法律與安全知識,而不是簡單地禁止孩子刷短視頻。
不良短視頻內容治理,不僅要求平臺夯實主體責任,履行主動識別、及時處置違法違規(guī)內容的法定義務,也要求網信、公安等部門持續(xù)強化監(jiān)管。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guī),強化專項整治與日常監(jiān)管結合,以長效治理機制持續(xù)凈化網絡生態(tài)。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2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