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受邀到中小學作講座的作家、媒體人王開嶺,其作品頻頻被作為閱讀理解題進入語文試卷;他寫的《精神明亮的人》《親愛的燈光》等書籍也頗受師生歡迎。近讀他的散文集《古典之殤》,我很快被其文字和思想的純凈度俘獲。從文字間撲面而來的清潔精神和人格力量,讓人想到?jīng)]有受到污染的田野和田野里飄蕩的綠風。
《古典之殤》是王開嶺文集之自然美學卷。在這本書中,作者的注意力從自然細節(jié)開始,從那些曾經(jīng)來過卻正在消逝的風物開始,從那些被人類辜負的美好元素開始,從兒時的記憶和笑聲開始,以獨特的視角、細膩的筆觸表達了自己對于自然美的無限眷念。
《古典之殤》中所寫到的帶著柔軟人性溫度的植物或風物,讓我感到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散文隨筆集,而且更像是一劑療愈精神的處方。讀這本書時,讓人很容易想到那些在藍天白云下自然生長的幸福的動植物以及已經(jīng)消失在記憶中的往事和詞語。它提示著這個世界已經(jīng)消失、行將消失而又必須保持的一種品德。在書中,王開嶺寫道:“我們沒有理由不愛現(xiàn)世,不支持和肯定當代價值?!边@也是這本書的核心和精神魅力所在。
“大約10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為《古典之殤》,主題是:當我們大聲朗讀古典詩詞時,殊不知,那些美麗的鄉(xiāng)土和自然風物、那些曾把人類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蕩然無存;現(xiàn)實空間里,我們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xiàn)場,找不到對應物……”王開嶺說,甚至在他帶人去看給他留下珍貴回憶的童年故地時,其變化之令人瞠目結(jié)舌,使他感到自己成了一個“說謊者”。后來,他便開始在自己的文字里,試圖通過古典的黑夜、往昔的風物、登高的習俗、女織的秩序、尚未被污染的河流和井泉、胡同、鴿哨、螢火蟲、穿花衣的小燕子、蟲鳴等意象之間,尋找曾經(jīng)失落和正在失落的大地秩序及其古典詩意的蛛絲馬跡,并以自我的方式使其復原……“我也幻想開間鋪子,就叫‘尋人啟事’?;蛟S有一天,我正坐在鋪子里昏昏欲睡,門簾一挑——一位鄉(xiāng)下人挑著擔子進來。滿筐的嚶嚶雞崽。”他在書中寫道。
《古典之殤》像清晨帶露的田野一樣,是一片沒有挾帶任何私欲的、干凈的文字原野。這本書同時也表明這樣一種事實,王開嶺經(jīng)過此前的理想主義和唯美主義文本呈現(xiàn)之后,其精神進入一種自然而理性的表達。
王開嶺的文字之所以有一種療愈精神的作用,大概與他的出身有關。他成長在一個縣城醫(yī)生的家庭,這或許讓他的潛意識里多了一種為自己所身處的時代減少病痛的自覺本能。經(jīng)常目睹死亡和病痛的經(jīng)歷,使他或許幻想自己的文字有一天能夠具有療傷的作用,像包括自己家人在內(nèi)的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一樣,他希望這個世界因病痛減少而變得美好一些。這種經(jīng)歷賦予他一種醫(yī)生般的冷靜和理性,這讓他在構(gòu)造文字世界時像一個手拿手術刀的外科醫(yī)生,在為這個世界減少病痛的同時試圖尋找一種可能性的出口。
捧讀《古典之殤》,我被其中的詩意和思想所吸引。它所提供的文字質(zhì)地、精神參照和讓人想到世間曾經(jīng)最美好事物的力量以及給這個世界開出一服大都由植物組成的中醫(yī)式良方,讓人讀之不得不動容——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過這樣純粹的感動了。在我看來,《古典之殤》里的文字必須選擇一個好的時間來讀,選幾天最好的時光打開它,讓自己像植物一樣自由舒展地呼吸。這是一些需要洗凈雙手和雙眼才能閱讀的文字,讓人產(chǎn)生一種一邊讀一邊想去潔凈自己的沖動。在一個越來越忙亂的時代,如此清澈如泉水的文字的確來自一種超出想象的精神背景。世界就是這樣,人們往往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所困擾和消耗,而沒有時間去做重要的事情,更沒有時間去思考重要的事情。這樣的文字可以讓我們回到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在真實的自我之中尋找內(nèi)心的秩序和世界的法則。
《古典之殤》在試圖尋求自我與時代精神的突破時,以回溯的方式為現(xiàn)代人指出一種可資借鑒的精神參照,而這種參照本應時刻存在于我們內(nèi)心。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應該背上這冊不算厚的書,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ㄗ髡呦瞪綎|省鄄城縣實驗小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1日 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