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向正鵬)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盼副教授團隊合作研究成果突破全球育種領域數(shù)十年技術瓶頸,為實現(xiàn)高效育種提供了全新路徑,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fā)表。
自20世紀60年代起,育種學家通過體外特殊處理,讓植物未成熟花粉改變發(fā)育命運,從生殖細胞“改道”為胚胎,從而快速獲得單倍體植株。該方法已在油菜、煙草、小麥等作物中應用,但效率低、對品種依賴性強、分子機制長期不明、難以大規(guī)模推廣等問題,一直是“卡脖子”難題。
該研究成果以“Reprogramming of microspore fate via BBM-BAR1 for highly efficient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為題,揭示了小孢子命運重編程的關鍵分子機制,建立了一個無須脅迫處理即可在體內高效誘導單倍體的新技術,解決了上述“卡脖子”難題,為高效率、低依賴、跨物種的單倍體育種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在解析細胞命運調控機制和單倍體育種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現(xiàn)代作物育種和種質創(chuàng)新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羅盼副教授與武漢大學赴貴州師范大學幫扶團的孫蒙祥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湖北大學為共同通訊單位。貴州師范大學特聘研究員史冊為第一作者。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趙子賦、鐘意誠,湖北大學教師湯行春、黃嵐杰及碩士研究生喬瀅、張來、楊凡、李思源、李露露等參與研究。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