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庾南,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蘇步青數(shù)學教育獎獲得者,第一屆、第三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
大凡成功者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我看來,它不僅僅包含人際關系的融洽與和睦,還有關鍵時刻能得到大方之家的悉心指點和無私幫助。我能在教改路上小有成就,與《人民教育》密切相關,可以說,《人民教育》就是我成長中的“貴人”。
指導我淬煉教育主張
21世紀初,我的教學主張—“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經(jīng)過30多年的實踐探索,已到了“高原”期。當時各種教學模式蜂擁而起,較之其他林林總總的教學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實踐價值到底在哪里?如何實施“議論”這一合作學習方式?如何在更大范圍內(nèi)實施“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等等,這些問題困擾著我們,亟須得到專家、學者的指引。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我想到了《人民教育》,因為她一直腳踩時代發(fā)展的鼓點,以一線教師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富有“煙火氣”的語言表達,提供真知灼見。借《人民教育》在蘇州召開學術會議之機,我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人民教育記者。我簡單介紹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來龍去脈,記者不時記錄和追問。因會議安排倉促,我們相約再深談。
第二年春天,我到編輯部與編輯促膝長談,于是便有了我在《人民教育》2011年第7期上的第一次露面文章《我怎么看當下流行的教學模式—特級教師李庾南訪談錄》。正是在編輯的點撥和開導下,我厘清了“先學后教”的本質(zhì)就是“以學定教”,明晰了合作學習的“三個培養(yǎng)階段”,懂得了教學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不斷超越它的時代,并借助《人民教育》進一步宣傳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拓展了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也更堅定了我深入研究和改進的信心??梢哉f,如果沒有《人民教育》的點撥和激勵,就沒有2014年我的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助推我向更深處漫溯
有影響力期刊的肯定和激勵,給我注入了搏擊教改的恒久動能。為在更大區(qū)域?qū)嵺`推廣“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我和團隊不僅淬煉了它的核心理念、教育觀、學生觀,還由這一命題出發(fā),不斷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課題化,從學程導進到學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再到“三學(學材再建構、學程重生成、學法三結(jié)合)”,我蹣跚學步,一一攻克。近10個省級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始終圍繞如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展開。我由此總結(jié)出“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操作規(guī)則,并出版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論》等三本專著,這為“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全國的實踐推廣奠定了基礎。
后來,鑒于我一直擔任班主任,他們認為我應該充分挖掘“班級育人60年”的成果。我先后在《人民教育》發(fā)表了《“自育·互惠·立范”陶冶培育“大寫的人”》《“班級育人”60年:做“整個人的教育”》和《弘揚教育家精神,長出精神和本領來—從教67年的人生感悟》三篇文章,系統(tǒng)總結(jié)了我6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淬煉出“自育·互惠·立范”班主任工作規(guī)則,為新時代“怎樣培養(yǎng)人”毫無保留地奉獻了我的綿薄之力。2022年我以“班級育人60年”再獲第三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由此,我實現(xiàn)了“學科育人”與“班級育人”的“雙向奔赴”。有人問我年屆耄耋持續(xù)奮斗的動力來自哪里?我說,這既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使然,也是為了感恩《人民教育》多年的指點和提攜。
《人民教育》2025年第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