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海南大學:“三大改革”助力本科生鹽堿地種出新希望

發(fā)布時間:2025-05-20 作者:金浩田 王一欽 廖丹丹 張璨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金浩田 通訊員 王一欽 廖丹丹 張璨)在海南大學南繁學院的實驗室里,崖州書院2022級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專業(yè)本科生周雨霞正專注地調試儀器,為鹽堿地大豆耐鹽基因研究做最后的數據校準。如今,她不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志》發(fā)表論文,更成為海南大學“完全學分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書院制”三大改革的受益者——這些改革如同一把鑰匙,為本科生打開了通往科研的大門。

大二那年,周雨霞偶然看到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的通知。盡管當時對分子育種了解尚淺,但她憑著對該專業(yè)的熱愛,毅然報名加入南繁學院教授李海燕的熱帶大豆分子育種與種質創(chuàng)新團隊。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資源支持下,周雨霞獲得了系統(tǒng)地科研訓練。團隊開放了分子育種平臺和種質資源庫,導師手把手指導她掌握多組學技術和基因編輯方法。

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2024年發(fā)布報告指出,全球鹽漬土壤總面積已達到13.81億公頃,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0.7%。周雨霞的研究聚焦“植物耐鹽機制”。她和團隊篩選出多個耐鹽候選基因,并首次揭示相關基因(GmCBL9-GmCIPK6)信號復合體調控耐鹽性的核心作用。研究并非一帆風順,一次實驗中,她發(fā)現關鍵數據異常,連續(xù)3天泡在實驗室反復校準。深夜的燈光下,導師和伙伴的陪伴讓她堅持了下來。

最終,團隊成功解析植物耐鹽分子機制,同時提出開發(fā)高效評估作物耐鹽性的表型方法,這將大大提高作物耐鹽性評估的準確性,為制定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基于‘以種適地’的理念,我們希望通過分子育種的手段培育出耐鹽堿的新品種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將‘不毛之地’轉化為‘希望之田’?!敝苡晗冀榻B道。

周雨霞的成長軌跡,映射著海南大學“三大改革”的深層邏輯:完全學分制打破選課桎梏,釋放學生科研潛能;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整合跨學科資源;書院制可以讓不同學科學生碰撞思維火花。只有把一流科研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才能培養(yǎng)出扎根中國大地的創(chuàng)新者。

夜幕下的南繁學院,實驗室燈火通明,耐鹽大豆在鹽堿地里悄然拔節(jié)。周雨霞的故事證明,當高校綜合改革與青年理想同頻共振,鹽堿地也能種出“本科生夢想之花”。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